电君子播报 第342期|0210-0216
01
交易动态
详情请见:
https://news.bjx.com.cn/html/20250214/1426994.shtml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海南省内首次绿色电力直接交易顺利组织完成,交易电量562.5万千瓦时。
2024年,海南省绿电消费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绿电+绿证”交易电量1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5倍。
2025年,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将积极推进新能源主体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持续扩大省内可再生能源发电主体交易规模。
截至2024年底,辽宁电力交易平台注册市场成员6976户,其中发电企业611户,电力用户6243户,售电公司120户,储能用户1户,电网企业1户。2024年,辽宁省内市场直接交易结算电量1132.14亿千瓦时,均价407.61元/兆瓦时,外送结算电量117.27亿千瓦时,均价394.51元/兆瓦时。
截至2月7日,云南电力市场注册电力用户数量超过35万户,达352394户,电力用户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2024年,云南省内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达2101.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9%,市场化交易占全社会用电比例达75.28%。云南2025年年度交易,批发侧累计有570家发电企业、119家售电公司、26家批发电力用户以及电网企业参与云南电力市场年度交易,零售侧累计有122家售电公司、7.25万家零售用户参与交易。
详情请见:
https://news.bjx.com.cn/html/20250211/1426362.shtml
近日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获悉,1月份,西北电网跨省跨区交易电量3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其中跨省交易电量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3%。
为确保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工作有序开展,国网西北分部立足服务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的区域资源统筹优化配置平台功能定位,做好政企协同、网源协同、网省协同、专业协同,持续提升区域内省间市场运营质效。
国网西北分部积极落实新疆—青海、陕西—青海等政府间协议,统筹省间重要通道资源,发挥“能量换容量”交易机制作用,用好配套电源富余能力保供作用。1月份,该分部组织支援青海中长期交易电量15.4亿千瓦时,占青海全月总购电量的近9成,组织配套电源支援陕西、宁夏、新疆高峰时段最大电力合计160万千瓦。
国网西北分部推动以绿电交易形式落实省间优先发电计划,在年度市场组织达成首年76亿千瓦时电量的全国最大规模多年期跨省绿电交易;做好国内首个多省分摊抽蓄电站的省间市场化调用,通过中长期市场实现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一抽一发”,充分发挥抽蓄电站调节作用。
国网西北分部积极协调和落实跨区交易,协同西北五省(区)电力公司滚动开展中长期平衡测算,用好月度、月内等多周期市场机制,进一步提升吉泉、青豫、德宝等跨区通道利用率,1月实现跨区增送电量53亿千瓦时,促进西北地区资源优势转化。
02
碳价成交数据
北京碳市场交易数据
2025-02-10—2025-02-14
配额(BEA)本周成交数据 | ||||
|
|
|
|
|
02-10 | 配额 (BEA) |
—— | —— | —— |
02-11 | 配额 (BEA) |
—— | —— | —— |
02-12 | 配额 (BEA) |
—— | —— | —— |
02-13 | 配额 (BEA) |
7,762 | 745,152.00 | 96.00 |
02-14 | 配额 (BEA) |
—— | —— | —— |
配额累计成交数据 | |
累计成交量(吨) | 累计成交额(元) |
20,781,543(公开交易) 36,933,158(协议转让) |
3,111,773,841.86 |
北京市碳排放配额2月13日线上成交量7,762吨,成交额745,152.00元,成交均价96.00元/吨,线下协议转让无成交。
截止2025年2月16日 ,配额(BEA)公开交易累计成交量为2078.15万吨,协议转让累计成交量为3693.32万吨,累计成交额为31.12亿。
03
政策新闻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5日,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广州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开展以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绿证、绿电等绿色低碳发展相关产品为标的的期货产品研发,并与相关碳市场机构开展合作。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探索搭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研究将公共建筑、航运业等领域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研究和探索跨境碳排放权交易。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积极对接中碳登公司等国家平台,争取更多先行先试的产品和业务优先在广州交易或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绿证等资源环境要素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详情如下:
《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广州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委金融办反映。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广州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深化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广州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质升级
充分发挥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研究部署,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绿色金融工作。推进落实我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提升政策实施效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绿美广州建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支持南沙区高质量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探索多元化气候投融资工具和服务体系。加强绿色金融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超大型城市提高气候适应性和可持续自然降温能力等领域研究和探索。(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二、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用好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绿色领域建设项目申报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需求。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美广州建设。推进落实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绿色低碳重点领域的风险补偿比例提高至65%有关政策。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绿色融资担保业务。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立法。(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支持)
三、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
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推动碳排放权、电力等服务绿色发展的期货品种研发和上市,鼓励期货公司、企业等积极运用期货期权强化风险管理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氢能、新型储能、环保装备、绿色智算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引导保险机构健全绿色保险服务体系,丰富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为光伏、风电、新能源船舶、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领域提供租赁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和企业在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转型债券和相关资产证券化产品。持续开展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加强对绿色企业上市的支持和服务。(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广州期货交易所支持)
四、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开展以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绿证、绿电等绿色低碳发展相关产品为标的的期货产品研发,并与相关碳市场机构开展合作。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探索搭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研究将公共建筑、航运业等领域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研究和探索跨境碳排放权交易。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积极对接中碳登公司等国家平台,争取更多先行先试的产品和业务优先在广州交易或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绿证等资源环境要素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按职责分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广州期货交易所支持)
五、加快绿色金融标准研究与应用
鼓励金融机构落实《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碳金融产品》等国家标准。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推广应用《碳配额抵质押融资实施指南》等地方标准,参与陶瓷行业转型金融行业标准研究及落地应用,探索开展我市纺织、家化转型金融标准研究。支持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推广应用《企业碳账户融资实施指南》等团体标准,鼓励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要求,将企业碳账户融资业务情况报送有关部门、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及企业碳账户运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转型金融标准研究编制工作,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在广州落地应用。鼓励金融机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研究制定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标准,并开展评价工作。(市委金融办牵头会同相关单位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支持)
六、强化金融机构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碳核算方法,强化自身运营碳排放核算。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购买广州市碳普惠自愿减排量(GZCER)等减排量指标抵消碳排放量。支持金融机构将企业环境绩效纳入授信审批管理流程,采取差别定价、授信,对高耗能企业形成控碳减排的约束激励。指导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基于《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标准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市委金融办、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支持)
七、发挥绿色金融协同赋能作用
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减污降碳、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环境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服务,加快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发挥金融科技对绿色企业、项目进行数字画像和自动化评估作用,提高绿色企业和项目库数字化水平。鼓励在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领域稳步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支持)
八、完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
依托金融机构建设绿色企业和项目识别系统,运用数字化手段降低评价认证成本。鼓励碳核算与核查、绿色认证、碳评级、环境咨询等绿色服务机构快速发展。支持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建设广州绿色金融专家库和建立服务机构行业自律机制,打造宣传推广、能力建设、产融对接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完善“穗碳”、“读碳”平台等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强化数据支撑,扩大应用场景。鼓励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强化“穗碳”平台对企业碳排放测算的技术支撑。依托企业征信机构优化企业碳排放强度的碳信用报告服务体系,推动“碳账户”+“碳信用”+“碳融资”体系建设。推动“穗碳”平台和“信易贷”等平台数据共享与系统对接,促进绿色发展产融对接。鼓励企业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企业碳账户建设。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推进“碳普惠”体系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个人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广州供电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按职责分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支持)
九、深化绿色金融交流与合作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等平台作用,联合港澳开展绿色金融领域标准、体系和产品研究,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和服务衔接与应用。深入落实《南沙方案》,探索跨境绿色融资、绿色金融资产跨境转让,支持港澳地区相关机构和其他境外投资者通过直接投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渠道参与绿色投资。办好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等国际性主题活动,构建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南沙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支持)
十、做好绿色金融风险监测防范
加强对绿色金融的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企业环境保护情况和重点项目环境效益等信息共享。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测算高碳资产风险敞口,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资金跟踪管理,防范资金使用项目出现“洗绿”风险。发挥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绿色金融风险监测系统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支持,市委金融办、市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2日,广东中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中山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文件提出,通过“揭榜制”“赛马制”等组织方式,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以产业化为导向,围绕风电、光伏、氢能、核能、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开展攻关的企业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实现多场景融合开发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行简化流程,免除发电业务许可、规划选址、土地预审、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社会风险评估等文件。
持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围绕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需要,重点在风电、光伏、氢能、核能、储能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对于入库企业拟建设新能源领域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其建设方案经过市科技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评审),可通过政企共建方式给予支持,市财政出资比例不高于30%,最高出资5000万元。
原文如下:
《中山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局反映。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部署,以风电、光伏、氢能、核能、储能等领域为重点方向,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促进新能源产业实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大力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对符合投资奖励条件的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按照规定时限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不超过2%的奖励,奖励额度不超过省核定的奖励额度。对属于省、市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新能源项目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对应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土地出让起始价。(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
二、支持新能源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新能源“链主”企业引领作用,牵头整合产业链资源,鼓励新能源重点企业继续扩大投资,并予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新能源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获得认定的新能源企业,最高给予奖励3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三、支持新能源企业智能化更新改造。支持新能源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获认定的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每家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500万元。对新能源技改项目,按新购置设备和软件系统总额给予不超过20%的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2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
四、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揭榜制”“赛马制”等组织方式,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以产业化为导向,围绕风电、光伏、氢能、核能、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开展攻关的企业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五、支持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围绕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需要,重点在风电、光伏、氢能、核能、储能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对于入库企业拟建设新能源领域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其建设方案经过市科技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评审),可通过政企共建方式给予支持,市财政出资比例不高于30%,最高出资5000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支持高端人才创业发展。培育一批高层次新能源领域创新科研团队,对基础研究类团队项目最高资助500万元,对产业化类团队项目最高资助2000万元。建立市级重大载体平台和重点人才单位清单,纳入清单的平台和单位引进的顶尖人才,可按照“一事一议”方式获得最高2000万元资助,后续根据实际需要可获得滚动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七、支持加氢站布局和建设。探索完善加氢站建设项目建设流程申报审批指引,简化项目核准的申报材料、办理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批工作时限。鼓励在物流园区、公交站场、港口码头等应用场景丰富的地区布局建设加氢站,支持规划建设液氢加氢站。对列入规划、独立占地的加氢站优先安排项目用地指标。支持能源国企和社会资本联合投资建设加氢站。支持符合条件的现有加油站改(扩)建加氢装置。(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国资委)
八、支持氢能多场景示范应用。支持在物流、公交、港口、环卫等场景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对符合条件的燃料电池汽车予以重点支持。支持探索氢能新兴领域示范应用,鼓励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开展海上风电制氢等项目,开展氢能动力船舶、氢能动力无人机、氢燃料电池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HVTOL)等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九、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实现多场景融合开发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行简化流程,免除发电业务许可、规划选址、土地预审、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社会风险评估等文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中山供电局)
十、支持新型储能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建设项目优先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统筹安排符合条件的新型储能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对符合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领域和条件的新型储能项目,支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新型储能企业、机构结合共性技术研发、资源要素共享、产品供需匹配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形式的产业集群,强化融通协同发展,提升整体市场竞争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本文件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各项政策措施除有明确规定时限以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具体资金拨付按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3日,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发布克拉玛依市支持绿色算力中心发展有关扶持政策(试行)。
文件提出,支持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通过市场化渠道利用绿电,对完成新建或技改上电运营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使用绿电分别达到总用电量80%、50%及以上的,给予绿电补贴。对2024年内完成新建或技改并上电运营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使用的绿电按照0.06元/度进行补贴,连续补贴三年(2024年-2026年)。对2025年内完成新建或技改并上电运营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使用的绿电按照0.05元/度补贴,连续补贴两年(2025年-2026年)。
原文如下: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克拉玛依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吸引人工智能算力产业聚集,推进算力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智能算力中心和新疆绿色算力中心市,制定以下支持绿色算力中心发展政策。
一、加强电力保障
支持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通过市场化渠道利用绿电,对完成新建或技改上电运营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使用绿电分别达到总用电量80%、50%及以上的,给予绿电补贴。对2024年内完成新建或技改并上电运营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使用的绿电按照0.06元/度进行补贴,连续补贴三年(2024年-2026年)。对2025年内完成新建或技改并上电运营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使用的绿电按照0.05元/度补贴,连续补贴两年(2025年-2026年)。
二、完善金融支持
对实施重大绿色算力中心建设项目的企业,在本市投资产生的银行贷款利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贴息期为一年。
三、加大设施投入
对在本市新建、改扩建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竣工对外正式提供服务的企业,按照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贴。
四、推动算电协同
对新建大型及以上智算中心,2024年底前建成投运或2024年内备案并一年内建成投运,算力不低于500PFlops(FP16)的项目,予以新能源相关政策支持。对实施绿色低碳智算化改造,绿电使用比率达到100%、2024年底前算力规模不低于
500PFlops(FP16)的智算中心,予以新能源相关政策支持。智算中心项目纳入自治区算力“一张网”项目清单后,与新能源项目一体备案。2025年及以后的参照自治区最新政策给予支持。
五、支持企业壮大
对本市从事算力服务的企业,年度算力相关收入首次达到2亿元、5亿元、8亿元的,对应给予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奖励。
六、构建产业生态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使用算力服务,向其发放算力券用于抵扣算力服务费,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七、鼓励科技创新
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立项并在我市实施的智能算力项目,按上级资助额度的50%予以配套经费支持,单个项目经费支持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得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并在我市实施的智能算力项目,按上级资助额度的30%予以配套经费支持,单个项目经费支持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对于成功申报克拉玛依市“揭榜挂帅”项目,资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总研发投入的40%,且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额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
八、强化行业引领
对参与制定并发布数据中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本市企业和组织,给予20万元奖励;参与制定自治区地方标准的本市企业和组织,给予10万元奖励;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和组织作为牵头单位组织编制(修订)数据中心相关标准,对我市企业和组织作为第一编制人完成地方、行业、国家、国际标准的企业和组织,给予30万元资金奖励。
九、鼓励绿色认证
对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的智能算力中心,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十、加强人才保障
对引进的人工智能算力领域专业人才,通过本市人才认定(评定)的,按照《克拉玛依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等相关政策规定,享受人才公寓、购房补贴、配偶就业及随迁子女入学入托自主择校等待遇。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政策实施期间如遇国家法律法规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调整,调整后的内容与本政策不一致的,以调整后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为准。
本政策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解释执行。
详情请见:
04
能源互联网信息资讯
2月10日,三峡能源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关键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项目110千伏升压站工程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成功送电,标志着这一全球首个高寒地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
https://mp.weixin.qq.com/s/4YLRNjpWvDdMaiQ5MSO9Qw
详情请见:
https://mp.weixin.qq.com/s/vVKjVznU2uXiHF7IzlquGw
当地时间2月6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称,由于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了全球温度,2025年1月份的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75摄氏度,延续了2023年和2024年的历史新高,是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
2025年2月上旬山西大混(质量较好的混煤,热值5000大卡)价格为670.0元/吨,与上期持平。
2025年2月上旬山西优混(优质的混煤,热值5500大卡)价格764.5为元/吨,较上期下降0.1%。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502/t20250214_1958707.html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END —
北京国能国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电力交易为基础业务、以新能源开发为发展方向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中电联3A级信用企业、北京市用户满意企业、北京市首届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同时也是全国唯一拥有集电力交易、碳交易资格及虚拟电厂聚合商资质三个特许牌照为一体的民营企业。
公司业务包括电力交易、碳交易、虚拟电厂调峰辅助服务、智慧能效管理、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源的投资及托管等。公司秉承科技兴业、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以绿色低碳环保为方向,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用户提供电力交易、碳交易、虚拟电厂及综合能源服务。自2019年以来,一直稳居北京电力交易行业前三。
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及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团队均为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本科生,拥有行业上下游资源和专业技术完美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是作为能源行业企业最大的优势及核心竞争力。公司工作多次受到政府、用户、行业协会的表彰。国能国源正努力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及更加优质的服务,为用户、为国家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电力供应 综合能源管理 新能源开发
微博:@北京国能国源
抖音:2138159892
官网:http://www.gngyenergy.com
免费热线:400-838-6558
邮箱:gngynykj@163.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层